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運用醫療資訊系統整合改善法定傳染病通報作業之成效

其他

壁報

運用醫療資訊系統整合改善法定傳染病通報作業之成效

Integration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operations

背景:
醫療資訊化已是傳染病監測重要的一環,本院法傳通報系統運作已連結疾病管制署防疫雲資訊系統導入,配合院內資訊系統自動交換平台運作,然當法傳通報後需透過感管師確認採檢容器、項目確認及檢體追蹤等,因此易導致採檢的不正確性及時效性,醫囑尚無呈現於電子醫囑等問題,每一項都無形耗費感管師及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若能運用院內各項醫療資訊系統加以整合及連結 ,導入電子醫囑、採檢作業及檢體處理流程系統,應能提升法傳通報準確性、採檢正確性及縮短檢體處理時效性。
材料與方法:
當有法病傳染病需要通報時,醫師會透過本院資訊系統進行通報,其流程為至醫療電子資訊系統通報→填寫通報疾病相關資訊→列印法傳採檢單→醫師交給護理人員→護理人員進行抽血。同時感管師公務手機接獲醫師通報法傳,需致電確認及追蹤項目有(1)與通報醫師確認通報內容及採檢項目;(2)與護理人員說明採檢單項目、容器及採檢容量,能以口頭上說明容器辨別;(3)追蹤通報單位是否有完成採檢;(4)與檢驗科確認通報單位的檢體是否已送達。通報一個法傳需與相關單位溝通致電至少7-8通電話,花費時間約30分鐘至1小時,若遇上常見錯誤可能長達2小時。通報法傳常見錯誤問題為(1)採檢容器錯誤如細菌與病毒拭子混淆;(2)採檢容量錯誤;(3)未執行採檢如醫師通報後未將法傳採檢單給護理人員,導致護理人員不知執行醫囑而未採檢;(4) 追蹤檢體困難如臨床單位已通知檢體送出,但無法查詢系統進行確認是否已送達檢驗科;(5)醫師醫囑開立錯誤如阿米巴/桿菌性痢疾..等治療後須進行二採,但醫師開成院方醫囑,未能將檢體送至CDC複檢。因此運用院內各項醫療資訊系統整合,建置法傳醫囑後連結電子醫囑、護理及檢驗系統,修改法傳通報作業處理流程為(1)醫師通報法傳後自動導入採檢醫囑及採檢單;(2)醫護人員依據採檢醫囑執行採檢,且於採檢醫囑呈現檢體容器圖片、容量並列印採檢Barcode;(3)檢體送至檢驗科,可透過系統追蹤查詢檢體執行及動向狀態。
結論:
藉由整合傳染病通報作業流程修訂,導入醫療資訊及智慧化接軌並行,準確提供醫師確認已完成通報及醫囑上執行,縮短與相關單位溝通時間並提升醫護人員採檢效率及正確性,滿意度達95%;減輕感管師處理法傳通報耗時外,更精準達到臨床與感染管制雙贏資訊智慧化的醫療品質。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