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非上班時段胃鏡、大腸鏡洗滌後滯留洗滌機 時間適切性之作業流程改善分享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非上班時段胃鏡、大腸鏡洗滌後滯留洗滌機 時間適切性之作業流程改善分享
投稿標題(英): Non-working time, the time of placing the washing machine after the gastroscope and colonoscopy is washed, and the appropriate work flow is improved and shared.
投稿摘要: 前言: 內視鏡管路設計日益精細,使得內視鏡再處理流程必須隨之更新,清洗消毒手續日趨繁瑣,造成延長工作時數,增加人力成本,間接降低工作效率。 目前本院非上班時段內執行內視鏡檢查結束後,由當班內視鏡人員先執行內視鏡 手工清洗後放置洗滌機洗滌,人員離院;隔日早上原內視鏡再進行第二次洗滌高層次消毒後取出擦拭乾燥,放置內視鏡專用儲存櫃。 因為考量(1)夜間洗滌後滯留洗滌機到翌日的時間不一定(介於5PM~8AM);(2) 隔日仍需安排人員再次進行完整的流程;(3) 影響當日排程、人力及工時、間接增加耗費成本。所以想評估在不影響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同時又能改善相關經濟效益的考量下,是否取消隔日第二次的洗滌機洗滌,比照上班時段的「內視鏡清洗消毒流程」,而不會影響菌落數增加?同時瞭解胃鏡、大腸鏡是否有差別?故進行此研究。 方法: 本研究分為兩組:非上班時段手工清洗使用過後的內視鏡,經ATP測試合格後,放置洗滌機進行高層次消毒。 (1) 實驗組:隔天早上從洗滌機取出內視鏡,再次經ATP測試合格後,直接入櫃儲存。 (2) 對照組:隔天早上執行第二次高層次消毒後取出內視鏡,再次經 ATP測試合格後,直接入櫃儲存。 測試日期:108年08月19日至108年09月12日。 納入條件:(1) 內視鏡清洗方式均採用本院所制定之內視鏡清洗消毒流程為主。 (2) 當日非上班時間已使用,經由內視鏡人員手工清洗及高層次清洗消毒後之內視鏡。 (3) 每支內視鏡經由手工清洗完畢後,透過ATP測試,測量結果正常值 ( < 200 RLU ) 者,才會執行下一步驟。 (4) 內視鏡採檢位置為先端部表面 ( 表面試劑 ) 、起立板 ( 表面試劑 ) 、遮護套 ( 表面試劑 )、處置管路 ( 水劑 )、起立板管路 ( 水劑 )、 角度轉盤 ( 表面試劑 ) ,兩組藉由ATP生物螢光反應法檢測有機物殘留量。 排除條件:當日上班時間已清洗消毒完畢之內視鏡。 結果: 本研究共收集45件 (實驗組22件,對照組23件內視鏡) ,結果發現,大腸鏡清洗流程在二組ATP測試結果均無明顯差異 ( P = 1.00 ),故大腸鏡洗滌可使用實驗組作業流程;胃鏡清洗流程在二組ATP測試結果有明顯差異 ( P < 0.05 ),故胃鏡洗滌無法使用實驗組作業流程 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非上班時段清洗(1)大腸鏡放置後,隔天不須再洗滌一次。(2)胃鏡清洗消毒流程仍需採用對照組模式再洗滌一次。截至目前為止初步顯示可節省部分時間及醫療成本,但因本研究受限於時間、人力、濕度、洗滌室環境清潔等因素,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後續仍需再進一步謹慎評估考量。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