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改善實驗室作業流程提升血液培養陽性報告時效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改善實驗室作業流程提升血液培養陽性報告時效
投稿標題(英): Improving the Turnaround Time of Positive Blood Culture via Clinical Laboratory Processes Improvement
投稿摘要: 前言:敗血症或菌血症是相當嚴重的感染症,可能危及病人性命,臨床通常執行血液培養來確認。因此血液培養陽性率及陽性偵測時間對於診斷及用藥極為重要。若能縮短檢驗報告時效,提供正確的初步報告,進而鑑定致病菌及提供正確的藥敏試驗結果,對於病人的癒後及抗生素使用,住院天數等影響甚鉅。及時的抗生素治療可有效的增加病人存活率,文獻指出每延遲1小時抗生素使用平均減少7.6%的存活率。期望藉由改善實驗室作業流程提升血液培養陽性報告時效。 方法:針對(一)血液培養初步報告改善階段一對策1. 血液培養陽性血瓶於早上第一批接種時先次培養並觀察抹片。2.非輪班組增加小夜班人力。階段二對策1.依CLSI M47規範人員load血液培養瓶的時間。針對(二)血液培養最終報告改善階段一對策1.早上優先處理血液培養結果報告並發出。階段二對策1.當日上午次培養的血液培養陽性檢體執行鑑定,隔日報告與菌落型態相符即可發出報告。 結果: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血液培養陽性報告時效。血液培養初步報告發布平均時間由2017年改善前平均43.56小時縮短為2018年改善中平均為33.45小時。與同儕比較,血液培養初步報告發布平均時間仍高於同儕平均時間25.19小時,於是進行第二階段改善。至2019年9月平均為30.38小時,趨近於同儕醫院平均時間28.76小時,降幅31%;血液培養最終報告發布平均時間由2017改善前平均為84.76小時縮短為2018年改善中平均為78.95小時,血液培養最終報告發布平均時間仍高於同儕醫院平均時間61.44小時。進行第二階段改善,至2019年9月平均為71.67小時,趨近於同儕醫院平均時間70.50小時,降幅16%。 結論:藉由改善實驗室作業流程提升血液培養陽性報告時效,可使得病患獲得快速且準確的微生物培養報告及更優質醫療照護品質。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