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校園頭蝨群聚事件調查與處理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校園頭蝨群聚事件調查與處理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luster of pediculosis capitis infestation in school

前言:頭蝨寄生於頭髮間接觸性傳染病,生活史分為三個階段(蟲卵、若蟲、成蟲)平均壽命30天。以吸食血液維生,吸血時與排泄物會引起過敏症狀,若抓傷會引起皮膚炎症或次發性感染,影響人際互動與學習專注力下降等。
材料與方法:2016年10月26日導師通知一名學生妹妹被診斷為頭蝨,該學生與妹妹同床,已使用殺蝨洗髮藥劑。調查獲知個案共有4姊妹就讀同一年級,分散不同班級,以投石入池調查,逐一篩檢接觸者(含好朋友、姊妹等),疑似感染者由導師與護理師電話通知家長,立即隔離及皮膚科就醫。第一週篩檢6人(皆為女生,為1對姊妹與分散2個班級好朋友),調查期間因家長、教師投訴教育局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遂進行全校學生篩檢。第二週篩檢10人(9名女生及1名男生,為1對姊妹與同班好朋友)。第六週篩檢1人(女生,為親戚感染)截至12月1日總計17人感染,篩檢學生共1434人(男生744人、女生690人),診斷頭蝨者有17(2.45%)人(男生1[0.13%]人及女生16[2.32%]人)。(χ2=12.78,Fisher exact test p <.0001)
感染管制措施:1、疑似個案至皮膚科就醫。2、確診後落實用藥。3、所有接觸布類以60度以上溫度清潔、烘乾或熨斗燙。4、家庭吸塵器使用。5、同住家人全接受檢查,有感染要治療。6、密梳使用並剪短頭髮或燙髮,至美髮店主動告知服務者。7、宣導綁頭髮與個人梳子、髮束、外套不借人,也不向他人借。8、全校發衛教單宣導。9、個案管理與接觸者追蹤造冊。10、通報主管機關。11、減少團體活動。12、感染者請假休息治療,密切與家長溝通。13、參加畢業旅行者,接受治療至少3天並出發前出示診斷書無感染之虞,攜帶藥物持續使用,落實不換座位與寢室,接受治療者睡同一寢室。14、治療者每週檢查與紀錄頭部蟲卵量、蟲體、用藥至隔年寒假。
結果:感染管制措施執行後,追蹤至學生畢業,無再發生感染。
討論與建議:感染來源皆不同,現在沒有髮禁,大部分女生頭髮長且拒絕剪短髮,學生間個人用物互借、社區內接觸、暑假或國小已感染、家長未通知或自行買藥與未就醫等、皮膚科醫師檢查方式與診斷不一、護理師並非學過頭蝨篩檢、投訴抱怨等,都造成防疫上困擾。建議:1、落實個人衛生習慣。二、發現學童身體異狀時,家長有責任就醫與確實完成治療。3、學校護理師遇疑似個案主動篩檢。4、衛生主管機關舉辦在職教育。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