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醫學中心降低困難梭狀桿菌感染增之改善措施

防護措施

口頭

某醫學中心降低困難梭狀桿菌感染增之改善措施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reducing the infectio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 a medical center

某醫學中心降低困難梭狀桿菌感染增之改善措施
 前言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好發於65歲以上病人,經由醫療人員帶菌的手經口感染,可為造成醫院(CDI)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疾病管制署於2018年修訂收案定義將(CDI)納入,2018年敝院第四康復病房未產生過(CDI)新案,但於2月底產生第1例新案,陸陸續續於3月又產生3例新案,2018年9月到2019年2月的住院人日數5959,2019年3月的住院人日數1025,p<0.001,有統計學上的意義,故積極介入調查。

 方法
本院CDI政策為1.外院或長照機構轉如且有腹瀉病人,主動篩檢。2.一律優先入住單人病房。3.工作人員接觸病人或環境,一律穿隔離衣及戴手套,脫除手套後濕洗手用力搓揉一分鐘。4.環境每日清消用5000PPM含氯消毒液執行。5.腹瀉緩解48小時,由感控中心評估解除。6.衛教家屬。現場查核工作人員皆知悉並遵守感控政策。
 討論
分析3月份3位新案在產生水瀉症狀時,病人的檢驗時間平均延遲4天,護理人員表示,病人水瀉增加的情形,皆有提醒醫師,但醫師擔心健保核刪的問題,故未即時檢測,感管師及手部衛生種子(秘密客)暗中稽核時,該病房人員皆有落實手部衛生,稽核環衛人員的清消流程也合格,但是CDI必需濕洗手用力搓揉一分鐘才有效果,此次病人有地域性,除了將病人轉入單人房外,故加強衛教照顧者落實接觸隔離和濕洗手,並於該病室門口掛上「濕洗手」的提醒標語及病室廁所增加抗菌性洗手液,因此可推論此次CDI增加主因是透過醫療人員的手而傳給病人。
 結論
此次CDI增加主因是醫師未即時檢測,而導致由醫療人員傳給病人,除落實上述政策,醫療端提醒醫師病人有水瀉症狀需及早檢測外並預先隔離,於2019年4月、5月及6月,皆無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新案,故有水瀉症狀病人採取預先隔離是有效措施。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