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運用品管圈手法降低某區域醫院外科病房手術部位感染率之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口頭
投稿標題(中): 運用品管圈手法降低某區域醫院外科病房手術部位感染率之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Experience sharing of surgical supplies to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of surgical sites in a regional hospital
投稿摘要: 背景與目的:本院收治手術部位感染個案除了依定義收案,也會與主刀醫師、感染科醫師討論可能感染的原因。106年1-12月手術部位感染43人次中,收治外科病人居多之10A、10B總占了26人次(60%),因手術部位感染可能因素與預防性抗生素、手術過程、術後照護相關,細分析發現26人次中有16人次(62%)可能感染原因與術後照護有關,感染菌種以Pseudomonas aeruginosa、Klebsiella pneumoniae為居多,故感染管制中心針對此兩病房進行術後換藥技術的隨機稽核,觀察母數共20人次(包含醫師、專師、護理師),稽核結果發現有10人(50%)未能完整落實換藥技術,缺失項目包含未落實洗手、消毒方式錯誤、未更換手套、換藥過程染汙等,故成立品管圈,設定目標,期望降低人員換藥錯誤率、手術傷口與照護相關之感染率。方法:於107年醫療品質部成立專案進行監督及改善推動,團隊成員包含外科醫師、感染管制護理師、外科專師、單位護理師等。依QC STORY判定分析適用表評估後採問題解決法進行,討論影響本院傷口照護正確性之要因,提出相關對策進而改善術後傷口照護引發之傷口感染率,分析要因可能與無換藥訓練、護理人員易中斷工作、消毒方式錯誤、衛教單缺乏、換藥車設備不足及太髒等有關。故擬訂對策方案:1.與臨床醫師討論換藥方式及參考國內外文獻及傷口換藥書籍2.重新檢視換藥技術,修訂作業標準3.加強人員對傷口評估訓練及臨床技巧,舉辦傷口評估及照護在職教育訓練課程及錄製E-learning課程4.舉行換藥技術考,評值人員技術正確率討論5改善換藥車的儀保(包含設備、垃圾桶)。6.持續針對每個感染個案進行檢討分析,並請主治醫師進行雙向回饋。結果與討論:經持續監測10A、10B的107年1-12月的手術部位感染21人次中僅有4人次(19%)可能感染原因與術後照護有關,從62%降至19%,全院術後傷口感染率也由改善前(106年9月)為0.94%,改善中(107年6月)為0.43%,至改善後(108年2月)降至0.55%,改善顯著。剛開始大家對於QCC手法都不甚了解,透過腦力激盪及團隊合作,想出各種方案和方法,完成了換藥技術標準修正、在職教育訓練、傷口換藥技術影片、改善衛教單張使用率等,學會如何找出真因,擬定對策及資料統計,活動推行後,不僅降低專師及護理師換藥錯誤率並大幅達到改善目標,也降低手術傷口與照護相關之感染率。至於院內傷口感染率仍偏高,也與術前準備、術中準備及抗生素使用等照護相關,未來將持續依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組合式照護指引,推動相關措施至全院病房,期望有更好的照護品質。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