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提升醫護人員因應傳染病防護裝備效能專案

防護措施

口頭

提升醫護人員因應傳染病防護裝備效能專案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staff in responding to infectious disease protective equipment

前言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近年來國際新興傳染病引發群聚感染事件層出不窮,且國際交通往來便利增加傳染病傳播機率,各種疾病傳播途徑不同其隔離、防護措施也有所不同,傳染病防堵也是所有醫療院所、公共衛生部門不容忽視議題;本院基於維護醫護人員工作安全,感染管制室重新檢視並整合院內因應各種傳染病之合適防護裝備(PPE)及正確穿脫流程。

方法
本院訂有「醫療機構各項防護措施之感染管制作業規範」,但是臨床醫護人員對於部份法定傳染病(如:伊波拉病毒感染、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等)應使用何種防護裝備認知不足(如:何時穿全身式防水PPE或一般隔離衣、戴N95或外科口罩..),且發現院內各種傳染病應選用PPE穿脫參考資源缺乏整合,若使用錯誤防護裝備可能增加潛在感染風險與浪費PPE防疫資源,因此著手:1 .政策面: 檢視修訂「醫療機構各項防護措施之感染管制作業規範」;2 .流程面:參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防治工作手冊,將五大類法定傳染病傳染途徑、建議隔離防護措施彙總出(表一)「法定傳染病通報時效與建議防護措施表」,(表二)依據傳染途徑製作A、B、C三種類PPE穿脫流程圖如下:
A類(如:伊波拉病毒感染):全罩式防護衣、手術用手套、檢診手套、防水長筒鞋套、N95口罩、外層防水隔離衣、防護面罩;B類(如: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手套、N95口罩、隔離衣、護目鏡;C類(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手套、外科口罩、隔離衣、護目鏡;並張貼於臨床單位方便同仁參照穿脫及內部教學。
3. 輔導面:定期舉辦全院醫護人員新興傳染病防治及PPE穿脫教育訓練、並於醫務會議或內外科晨會宣導,舉辦全院醫護人員PPE穿脫抽測稽核,正確性閾值訂定95%。

結果
院內提供各樣式防護裝備且透過感染管制室整合「法定傳染病通報時效與建議防護措施表」及依據傳染途徑選擇合適PPE穿脫流程圖,醫護人員均表示操作流程圖示及說明非常清楚、明確,讓工作人員得心應手面對傳染病人不再恐懼,108年度總計舉辦13場次PPE穿脫教育訓練參與人數218人,抽測稽核26人平均99.2分達成閾值95分。

結論
透過修定相關作業規範、落實PPE穿脫教育訓練及抽測稽核,提供一致性PPE穿脫流程圖可轉為單位個別教育訓練教材,除此依據不同傳染病選擇合適防護裝備且提升醫護人員PPE穿脫技巧,晉而提升工作安全、落實感染管制措施。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