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地區醫院呼吸照護病房腹瀉感染事件處理經驗

群突發處理

壁報

某地區醫院呼吸照護病房腹瀉感染事件處理經驗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Diarrhea Cluster in Respiratory Care Ward at a Regional hospital

前言
臨床上傳染性腸炎之致病原常見為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引起,依文獻指出傳染性腸道疾病通常是因為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傳染,或是因人與人間接觸而傳播。本單位為中部某地區醫院呼吸照護病房,以照護呼吸器依賴病人為主,單位主管於107年1月19日通報住院病人自1月17日起,開始陸續有個案出現嘔吐及嚴重腹瀉情形,疑似腹瀉群聚事件遂進行介入調查。
方法
本單位工作人員包含醫師1名、護理師21名及照顧服務員10名,此外部分病人家屬另私聘外籍看護協助個人照護活動。單位護理長於107年1月19日通報疑似腹瀉群聚,調查後計有6名病人及1名護理師出現相同症狀,因此立即召集感染科醫師及單位主管進行介入措施,針對有症狀者追蹤糞便培養、輪狀病毒抗原、病毒分離及鑑定檢查;另外,於1月26日、1月29日及1月30日共採集3次困難梭狀桿菌培養(Clostridium difficile culture)及1月26日毒素(Clostridium difficle toxin test ;RT-PCR)檢測一次,初步感染管制措施包含加強落實手部衛生及接觸防護措施,感染病人分區並安排固定護理人員照護,每日以5000ppm漂白水進行病人單位之環境清潔消毒作業。
討論
每日追蹤腹瀉個案情況,於1月21日所有個案腹瀉症狀皆趨於緩解,單位其他醫護工作人員、照服員、看護等均無發生不適症狀;而糞便相關檢驗結果,1月26日第一次之困難縮狀桿菌培養中有2名病人為陽性報告,其他2次及毒素檢測結果皆為陰性,感染科醫師初步研判為非困難梭狀桿菌或輪狀病毒造成感染,但無法排除是否為諾羅病毒所引起。
結論
此腹瀉群聚事件雖然未找出明確的原因,但在臨床上仍發現工作人員在照護病人過程中未落實手部衛生,以及檢視照服員工作流程中未將清潔與汙染動線分開執行,故修訂其工作規範以符合感染管制標準,並持續進行手部衛生、接觸防護措施及環境清潔消毒之稽核;另外家屬另雇之外籍看護,時有聚集活動為感染管制之另一隱憂,亦須加強衛教感染管制措施,以減少群聚感染事件發生。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