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運用情境模擬教學提升兒科醫療人員手部衛生遵從率

其他

壁報

運用情境模擬教學提升兒科醫療人員手部衛生遵從率

Using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rate of pediatric medical staff

前言
兒科病房因感染密度由2017年0.59‰上升至2018年1.23‰,進一步檢視發現,2015年至2018年兒科病房感染密度,亦有逐年上升之趨勢。然而造成感染密度上升之因素有許多,其中手部衛生是防止感染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因素,檢視107年兒科病房手部衛生遵從率為81%,因考量醫療人員平日被稽核時會有霍桑效應,故於2019年6月27日至7月4日,安排兒科單位種子人員,在未知的情況下,針對醫療人員進行洗手稽核,共稽核81個機會數,其遵從率僅52%。由此可見,提升人員洗手遵從率刻不容緩,故引發本專案的動機。
方法
為深入了解遵從率低下之原因,運用情境模擬方式進行前測,共33位醫療人員進行測驗,其答題正確率為0%,於是再進一步針對人員做個別訪談,欲了解未能執行洗手時機點的原因為何,依訪談紀錄歸因前三名為:不知病人區與照護區轉換要洗手、不知同一區內不一定要洗手及碰觸病人後再備藥給病人前為何要洗手等。根據以上進一步探討發現,院內訂定手部衛生技術標準,但內容未包含手部衛生工作手冊中所提到的手部衛生三原則:(一)區的轉換要洗手、(二)除非發生時機 2 或 3,否則區內活動不用洗手、(三)愈接近動作前洗手愈好,暴觸病人體液風險後,愈快洗手愈好。綜合以上分析,醫療人員對於手部衛生三個原則的認知明顯不足。故進行改善措施:(一)利用情境模擬方式,由醫療人員進行小組討論後,指出情境中需執行及遺漏執行手部衛生步驟,再由感管師針對情境中出現的時機點與手部衛生原則進行分解說明,加強醫療人員對手部衛生三原則之概念。(二)將兒科各種常見醫療處置之情境,拍攝成教學影片,提供醫療人員針對常見醫療處置的洗手時機及原則能有正確的觀念,將執行手部衛生的動作內化為反射行為。(三)修訂院內手部衛生技術標準之表單,新增手部衛生三原則之內容,使醫療人員有所依循。
結果
介入改善措施後,再次運用情境模擬方式進行後測,其結果顯示醫療人員經過教育訓練後,答題正確率由0%上升至91%;手部衛生遵從率也由執行改善措施前的52%提升至94%,執行成效顯著;而在認知及遵從率提升的同時,也發現兒科病房的感染密度由2018年的1.23‰下降至2019年1-10月平均感染密度0.13‰。
結論
手部衛生其實是一個很容易執行的技術,但其原則及規範過於複雜,加之臨床作業繁忙,導致醫療人員該洗手而不自知,不須洗手時又無效性洗手,透過情境模擬教育訓練的方式,可運用影音強化人員對洗手時機及原則的記憶與行為,進而提升手部衛生認知及遵從率。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