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臺灣北部某家區域教學醫院利用品管圈縮短血液培養陽性最終報告時間之經驗
投稿分類 微生物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臺灣北部某家區域教學醫院利用品管圈縮短血液培養陽性最終報告時間之經驗
投稿標題(英): The experience of Reducing the Turnaround Time of the Final Report of Positive Blood Cultures through Quality Control Circle Strategies in a Regional Teaching Hospital in North Taiwan
投稿摘要: 前言:血流感染為醫生最關心的臨床感染症之一,報告時效攸關病人治療成效,早期培養出細菌才可以盡早完成藥物敏感性試驗,提供臨床醫師選用與降階抗生素,使病人可以更快地使用合適抗生素治療,因此訂定品質指標「血液培養最終報告發布平均時間」每月監控。基於「持續改善」的品質管理精神,因此作了品質改善計畫。 方法:我們分析107年4月的資料,利用品管圈從工作流程中找出可能延遲的原因,將血液培養依流程分成5步驟,並將這些步驟訂定出合理處理時間。從107年4月血液培養陽性最終報告平均發布時間報表,依據柏拉圖結果找出改善重點的前兩項次「簽收到血瓶機時間」、「鑑定機到最終報告時間」步驟,用魚骨圖特性要因分析找出問題點:1.簽收完的血瓶延遲送至細菌室、2.送至細菌室的血瓶,等待上機時間過久、3.陽性血瓶的菌株太晚執行鑑定、4.報告出來時無法盡快發出。找出4個對策,1.每日整點簽收人員由行動送檢車或徒步將檢體送至細菌室、2.簽收完的檢體送入細菌室後,當班人員優先將血瓶置入血瓶機內、3.提早上班、專人處理:新增1個7:00-16:00班別,該班人員7:00-8:00先執行鑑定陽性血瓶菌株,再發血液培養最終報告,8:00-16:00回歸原來工作、4. 16:30再發一次血液培養最終報告。 討論:經過5個月的執行,107年9月的血液培養陽性最終報告平均發布時間報表顯示「簽收到血瓶機時間」的缺失率由10.3%降至5.2%,「鑑定機到最終報告時間」的缺失率由11.1%降至6.7%,血液培養陽性最終報告時間由82小時降至74小時,有效降低9.8%血液終報時間。107年10月把修改的作為納入新操作手冊。108年2月將微生物品質指標「血液培養最終報告發布平均時間」閾值從小於80小時下修至小於75小時,持續監控至108年7月,血液終報時間皆在閾值內。 結論: 藉由此品質改善計畫,以病人安全為優先,再收集數據分析、找出問題點、集體構思想出改善方案,最後能縮短血液培養陽性最終報告檢驗時程,提供臨床選用與降階,提升醫療照顧品質,降低死亡率。未來我們將持續維持並不定期檢討是否需繼續運用新的手法再縮短血液終報時效。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