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醫學中心使用安全針具導致尖銳物扎傷及血體液暴露事件探討

其他

壁報

某醫學中心使用安全針具導致尖銳物扎傷及血體液暴露事件探討

Surveillance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caused by 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at a medical center in Taiwan

前言
職業安全及健康是近幾年來非常受到關注及重視的議題,在醫療機構中需經常面對不同之危害風險包括輻射、生物性感染、暴力事件等,其中尖銳物扎傷及血體液暴露則是醫療工作人員最常見之職業危害,不但有暴露血體液傳染性疾病風險、造成身心上壓力,甚至有導致工作失能的情形。因此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及設備、防護措施是醫療機構的職責。自安全針具(safety-engineered devices,SED)開發後,如美國、歐洲等多國已立法將安全針具的使用列為預防血體液暴露策略,我國則於2011年12月修訂醫療法之第五十六條及第一百零一條條文,規範醫療機構對於所屬醫事人員執行直接接觸病人體液或血液之醫療處置時,應自2012年起於5年內按比例逐步完成全面提供安全針具。若違反者則需接受相關罰鍰直至改善為止。因此持續性監測置入安全針具後之使用成效,發現確可逐步減少尖銳物扎傷及血體液暴露之發生率,但同時也注意到因安全針具的不當使用而導致扎傷狀況有明顯上升。
方法
本院為2300床之醫學中心,於2012年開始逐步置入及分階段推廣安全針具的使用至全院各臨床單位,並依臨床單位需求逐步庫備多種類之安全針具包括安全靜脈留置針、安全空針、安全胰島素空針、安全動靜脈穿刺針、安全血糖採血針、安全翼型採血針及無針式注射連接頭及延長管等(共計13項)供臨床單位使用。依2011年至2018年尖銳物扎傷及血體液暴露通報資料,分析及檢討醫療工作人員因使用安全針具導致扎傷之原因。
結果
自2012年分階段逐步推動全院臨床單位使用安全針具後,尖銳物扎傷及血體液暴露情形有明顯且逐步的下降,由2011年未置入安全針具前之扎傷率3.90%下降至2018年安全針具持續使用後之2.33%(下降幅度為40.3%),其中扎傷職別改善最明顯的為實習醫師及護理師。監測資料顯示因使用安全針具而導致之扎傷情形有明顯上升,由2012年6件(佔所有扎傷件數1.9%)增加至2018年40件(佔所有扎傷件數16.0%),扎傷的醫療行為較多是抽血時使用安全翼型採血針最常見,原因多為未適當啟動安全裝置或未依規定使用專用持針器,其次為使用安全靜脈留置針,多為未適當啟動安全裝置或病人躁動等原因導致,仍以護理師為最多,其次為實習醫師,在年資統計部分以工作0~1年者占56.7%最多,顯示需針對此族群工作人員再加強相關實務教育訓練及宣導。
結論
安全針具的推動及使用,雖能降低及預防尖銳物扎傷及血體液暴露事件發生,但必須是正確的操作及使用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成效,而實務教育訓練及宣導更是要持續性的推動和進行。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