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透析水質監控資訊化管理專案
投稿分類 其他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透析水質監控資訊化管理專案
投稿標題(英): Dialysis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ject
投稿摘要(前言): 透析水質管理對於病人安全至關重要,透析過程中水質不佳不僅增加感染風險,還可能引發急性症狀或慢性併發症。優質水源能確保透析效果,使毒素有效清除,改善病人生活品質。依據本院感染管制作業辦法,凡執行侵入性檢查及治療單位之設施、設備及其重複使用之醫療器材,均屬應監控之範圍,共六大類24項目,其中逆滲透水、透析液亦納入監控範圍。依據醫院評鑑及感染管制查核基準,透析用水至少每月監測一次菌落數、透析液則需至少每季監測一次菌落數,故透析用水監測在本院所有環境監測項目佔比高達68%。為即時管理及減少紙張耗用、檢驗異常即時通知,故進行本專案。
投稿摘要(方法): 原透析水質監測方式是送檢單位(透析室、工務課)手工開立檢驗明細表(一式三聯)並採檢、送驗,將檢驗明細表與檢體一起送到檢驗室,醫檢師依據檢驗明細表逐一核對檢體後進行檢驗,待檢驗結果後於檢驗明細表逐一填報檢驗結果再將檢驗明細表寄送給送驗單位及感染管制,一聯留存作為費用計算依據。檢驗結果若有異常,醫檢師會電話通知感管師,感管師再電話通知送驗單位、行政主管後立案管理。送驗單位及感管師接獲報告後,再逐一於Excel檔案登錄並彙整資料製作報表。
投稿摘要(結果): 本專案藉由建置環境監控資訊化作業系統並將透析出水口、檢驗項目、採檢週期及通知人員等基準檔資料匯入,制定透析出水口之身分標籤,張貼於出水口處。送驗單位依照送驗週期產生及印製送驗標籤後,貼於檢體容器外側。採檢者以讀碼機掃描採檢人員、出水口及檢體條碼,並將資料匯入資訊化作業系統,將檢體送至檢驗室。醫檢師於資訊化檢驗作業系統進行收件、發報告,且將收件及報告資料串聯回環境監控作業系統。若有異常報告或未依週期送驗,系統會自動發送通知訊息,可立即進行異常管理,且能自動產生統計報表及異常管理清單。
投稿摘要(討論): 不僅節省人員書寫、彙整資料及電話通知等每年173小時的工時之外,減少的紙張耗用可減少每年92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²e)之碳排量,達到節省工時、節能減碳之成效。113年4月高雄院區已完成測試且跨院區平行推展,已於113年10月全體系上線,並於113年6月推展至牙科治療椅水質監測,規劃將陸續運用於其他環境監視品項,朝向醫療環境監視全面達到送驗作業資訊化、異常通知即時化及管理報表自動化。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