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運用跨團隊模式改善全院性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密度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口頭
投稿標題(中): 運用跨團隊模式改善全院性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密度
投稿標題(英): Using a Cross-Team Model to Improve Hospital-Wide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Density
投稿摘要(前言):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是全球醫療所要面臨的挑戰,影響病人安全與健康外,亦可延長病人住院天數及增加醫療成本,本次運用跨團隊模式由感染管制課與6個加護病房、26個一般病房組成團隊,藉由團隊的警覺應變、互助合作及加強溝通技巧進行改善。
投稿摘要(方法): 本院設6個加護病房、26個病房之區域教學醫院,2023年7月至12月全院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密度超出閾值,分析資料與導管使用率及置放天數高等有關,現況分析(1)與未落實每日拔管評估及侵入性醫療處置組合式照護措施,(2)完成感染個案收案後,系統自動發送E-mail通知單位護理長,僅通知卻無作為,(2)各單位之自主查核結果限於查核者知悉,(3)現場人員不清楚要如何查詢監控月報表及監控流程。 介入措施辦理侵入性醫療處置組合式照護單位種子教師教育訓練,種子教師經過測驗合格後返回單位協助辦理教育訓練及擔任單位自主查核者,當接獲「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案件之E-MAIL系統通知時」,單位主管或指定種子教師針對感染案件之「感染部位別、導管別」進行手部衛生及組合照護流程自主查核,查核結果傳簽護理長、督導、病房主任,設定指標若超出兩年平均值+1標準差時,由監控感管師通知單位主管提高警覺,指標超出兩年平均值+2標準差時,由各區負責感管師進行外部稽核並將外部稽核結果即時以電子傳簽提醒單提醒單位護理長、督導、病房主任提高警覺,指標超出兩年平均值+3標準差時,各區負責感管師進行外部稽核及單照會單位回覆說明原因及改善措施,最後定期在感染管制課會與院區感染管制委員會報告全院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監控情形。
投稿摘要(結果): 本次感染管制課擔任領導角色,擬定2024年各項感染管制查核計畫、辦理教育訓練、事前宣導活動;運用守望相助概念,共同制定監控閾值,透過定期與不定期查核,並透過電子文書傳簽單位護理長、督導及病房主任掌握監控情形,運用雙向溝通模式即時回饋及改善,為期3個月(1-3月)推行,4-10月指標均低於閾值及去年同期,本次運用跨團隊模式改善全院性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效果顯著。
投稿摘要(討論): 跨團隊模式的實施有效降低全院性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密度,提升了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也促進了醫療人員的溝通與風險意識,強化了感染管制整體效能,本次限制為不同部門或人員對於新模式的接受度與遵從性有所不同,影響整體成效,建議仍需定期進行跨部門的感染管制與侵入性醫療處置組合式教育訓練,提升醫療人員對新模式的接受與遵從性。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